以科技點亮藝術—從關渡光藝術節到養光產學合作
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的戴嘉明副教授是「關渡光藝術節」的催生者,從藝術節的命名到概念發想與整體內容規劃,他都著力頗深。講起關光節(關渡光藝術節的簡稱)的緣起,也是頗有一番掙扎,「大概是5年前,我發現北藝大白天看起來很美,但晚上很空很黑,我最初的想法是,如果這裡晚上也能有藝術的氛圍,就再好不過。」
戴嘉明說:「台灣有不少燈會,但大多走通俗路線,造型都是民間和神話或生肖,比較不像國外的光節,有許多藝術的成分,甚至能夠用光展示城市的風貌。」譬如法國每年12月舉辦四天的里昂燈光節(Fête des lumières),或同樣在12月進行的日本大阪光之饗宴,就是將光的藝術品,與城市的街道、建物以及自然環境做結合。
意圖打造北藝大校區的新面貌,因此提出「藝術科普、科普藝術」的概念,經由科技藝術作品展示,從而傳播科普知識,讓民眾在觀賞藝術品的同時也能長知識,在感性與思維上皆有啟發。
如此理念一方面獲得科技部的認同與補助,另一方面也有民間產業三得電子無償提供相關產品與設備,新媒系遂在2016年開啟了第一屆關渡光藝術節,共計10件作品,並延請藝術家舉辦科普講座及工作坊共23場,也有QRcode 能夠連結網路上的學習單,提供參觀者瞭解該作品與科普的連動關係。
關光節至2019年已來到第4屆,戴嘉明表示,除了作品更為多樣多元外,也加入更多元素,「第2年光節的開幕式因為天候的緣故,移到游泳池,進行雷射表演,光和水的結合非常美,讓人經驗。所以,第3屆也繼續在泳池舉辦,並和音樂系合作,讓女高音一邊歌唱、一邊划船。今年泳池整修,我們跟舞蹈系聯合,讓舞者在淺水跳舞,一樣結合燈光。關渡光藝術節持續在成長,不止是光的裝置與技術,而是不同藝術的大型跨域展演。」
活動資訊
日期:110/5/3(一)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第一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