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譜分析琵琶曲《渭水情》及《秦川抒懷》行韻之研究-以曲文軍演奏版本為例

A Study of The Tune Rendering by Spectral Analysis: Take “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Played by Qu Wen Jun for Example

作者

系所:中國音樂學系

作者:吳居璋 / 碩士生 / 2015年

指導教授:黃新財

Blog Single

中文摘要

筆者學琴的歷程中對於「韻」之一詞總覺得十分的抽象難懂,只能用體會、揣摩與領悟等方式學習,欠缺具體的陳述。為明確釐清「韻」之物理現象,擬透過探討《渭水情》及《秦川抒懷》此二首富具秦腔風格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藉由文獻分析法、訪談法以及時距定量音頻與音量分析,以達成分析樂曲及記譜法之問題、探討曲文軍詮釋《渭水情》及《秦川抒懷》之行韻特點、分析《渭水情》及《秦川抒懷》行韻特點之物理現象之研究目的。
藉由蒐集秦腔板式、音韻特色資料,經過具體的次數統計及比例,探討分析樂曲及樂譜之問題;藉由訪談作曲暨首演者曲文軍,並採錄其現場演奏,以探討《渭水情》及《秦川抒懷》之行韻特點;運用praat及時距定量音頻與音量分析微觀其行韻微細之物理現象變化進而達到本研究之結論。

Abstract

When I learned the pipa, “the tune rendering” was a image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lack of a specific statement. So I had to use experience and tried to figure out or realize it. “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 and “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belong to the music style of“Qin Qiang”.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e research were documentation method, interview, TS/FM (Time Step / Frequency Mode) and intensity analysis, it was helpful for me to analyze and find the questions in the score ,then I could clarify physical phenomena of“the tune rendering”.
I got conclusions from these methods: 1. I have collected rhythms of “Qin Qiang”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e rendering” and uesd the specific number of statistics and score analysis to find the questions in the score. 2. I interviewed with Qu Wen Jun who is the composer and performer. I recorded his playing “The Sentiment of Wei Shui”and“Expressing Emotions in Qin Chuan” and discussed “the tune rendering” with him. 3. I observed physical microphenomena of“the tune rendering” with the Praat, TS/FM (Time Step / Frequency Mode) and intensity analysis.

參考文獻

專書
王耀華、杜亞雄
1999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景俠
2003 《中國琵琶演奏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唐樸林
2006 〈關於民樂的雜談〉,《民:音樂之本-唐樸林民族音樂文集(上)》,頁66-74。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夏野、陳學婭
2007 《中國民族音樂大系-戲曲音樂卷》。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張之年、韓淑德
2013 《中國琵琶史稿》。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張先玲編
2003 《養和集》。香港,偉確華粹出版社。
許德寶編
2001 《陝西戲曲音樂概論》。西安:西安旅遊出版社。
許德寶編
2002 《戲曲音樂思辨》。西安:西安旅遊出版社。
蔣菁
1995 《中國戲曲音樂》,頁170-204。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學位論文
王藝潔
2013 《論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韻潤音体系」中的重要性-兼談吟揉技法在琵琶曲《訴》中的應用實效》,雲南藝術學院表演專業系碩士論文。
古津寧
2013 《陝西風格琵琶作品演奏藝術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系碩士論文。
呂錘寬
1980 《泉州絃管(南管)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萱
2004 《《過江龍》、《寒鴉戲水》、《梳妝》、《渭水情》等四首琵琶作品分析與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國義
2005 《古箏雁柱之材料特性對音質影響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宏旼
2005 《古琴納音功能之探討》。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光治
1987 《琵琶古曲《夕陽簫鼓》 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智欽
2008 《生漆對於古琴聲音能量之影響》。嘉義:國立嘉義大學民族林產科學暨家具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偉珊
2010 《曲文軍「戲韻琵琶」理念舆藝術實踐價值談》。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碩士論文。
張佳音
2011 《胡琴類樂器改革的探究-以香港中樂團環保胡琴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炳杰
1998 《中國樂器音色之探討》。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証
2007 《笛子前出音孔功能之探討》。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琪媜
2007 《秦腔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泰群
2007 《古箏於絃序排列之科學研究-以三木稔之『風‧雨』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芛華
2005 《戲曲素材運用於琵琶樂曲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客養
1995 《廣西壯族銅鼓音響的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雋懋
2008 《琴碼形制對二胡音色之影響》。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霍柄成
2007 《方圓二胡中小琴筒功能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仲濱
2006 《琵琶音樑改革研究及振動模態量測》。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孔靜柳
2008 〈琵琶曲《渭水情》的情感特質及演奏技巧〉,《樂器》,第5期,頁46-48。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中國樂器協會;北京樂器研究所。
林珀姬
2008 〈古樸清韻─臺灣的南管音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頁295-328。臺北:國立臺北大學。
張隸華
1996 〈陝西風格音樂琵琶演奏技法的淺析〉。《音樂天地》,頁27。西安:陜西省音樂家協會。
張儷瓊
2007 〈客家箏曲《出水蓮》乙凡音之按顫手法模式分析一個時距定量的測音方法與附加頻率落點分析之應用研究〉,《藝術學報》,第80期,頁175-194。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陳維娜
2012 〈試評琵琶曲《渭水情》〉,《音樂大觀》,第11期,頁151。北京:山東省音樂家協會。
劉文金
2003〈感受中國樂器法中「韻」的傳統魅力〉,《人民音樂》第10期,頁14-17。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
劉文金
2012〈對於當前民族器樂創作的若干思考〉,《人民音樂》,第6期,頁25-26;95-96 。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
劉石
2003 〈琵琶文曲之魂-「韻」〉,《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三期,頁90-91。廣東:星海音樂學院。
劉洋
2009 〈對琵琶演奏中「吟揉」的初探〉,《文教資料》,一月號上旬刊,95-96。湖北:黃岡師範學院。
劉美麗
2008 〈談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中國音樂》,第三期,頁251-256。天津: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
謝娜
2012〈琵琶曲《渭水情》的演奏分析〉。《學園》,第15期,頁78-79。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研討會論文
翁志文
2005 〈從測音談二胡演奏中的音準問題〉,《胡琴在臺灣【二胡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7-79。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張儷瓊
2005 〈潮州音律中的「流動」和「流變」三個《寒鴉戲水》演奏錄音的音律測定與比較〉《傳統樂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2-156。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樂譜
王范地
2003 《王范地琵琶演奏譜》。香港:偉確華粹出版社。
李光華
2004 《琵琶曲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林石城
2010 《琵琶三十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影音資料
曲文軍
1997 《瑩潤明澈琵琶曲》。北京:北京北影錄音錄像公司。

節目單
林谷芳
2012 《「四弦千遍語」浦東派宗師林石城琵琶紀念音樂會節目單》。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