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百科—類沙遊計畫

《Pseudo Encyclopedia》– Similar Sandplay Plan

作者

系所:版畫藝術研究所

作者:葉映汝 / 碩士生 / 2019年

指導教授:梅丁衍

中文關鍵字: 偽百科; 擬像; 微觀世界; 沙遊
Blog Single

創作理念

《偽百科》-類沙遊計劃,是我2016年至2019年碩士班藝術創作歷程與成果進行分析,研究個人創作與思維的關係、意涵。藉由論文寫作梳理創作脈絡,並建構個人創作學理。
 
創作內容以百科、解剖、地誌作為主軸,企圖構建一個以微觀視角下的「偽造世界」,並作為個人對於藝術創作、心態、觀察想望的自省。提出「偽造」與「擬像」的概念,說明創造微觀世界的過程。《偽百科》是以百科、研究、解剖、地誌作為主體,構建微觀角度下的「偽造世界」,而了解這個偽造現實的方法是透過百科內的資訊,間接的接觸,再由觀者自行拼組出被隔絕的微觀世界。
 

作品說明

圖 1 葉映汝,〈燈箱〉,《浮游生物》,2016,描圖紙、木板、燈管,80x60 cm

〈地誌〉這件作品是想呈現一座山的地理結構、稜線以及緯度生態分佈的感覺。創作的媒材是用拼貼的方式將繪製好的內容剪貼下來排列,這種作法的目的是為了可以使背景較為乾淨以及線條的邊界更俐落,其中右上方的植物剪影我想嘗試呈現一種膠片的感覺,好像是登山者在攀爬此山時發現了未記載的植物而拍攝留下的影像訊息,因此使用黑白暈染的畫面創作,為了呈現這種稀奇、珍貴的感覺,我用金屬護角邊框與透明膠片來黏貼,使它看起來比較厚重,也讓這件作品多了一種趣味以及想像空間。畫面切割成兩個部分,像是百科書頁的感覺,會選擇以山的地理作為創作是想呈現《偽百科》的環境,而我在畫面中將地質以不同色塊作為區分,想呈現山景地質變化的特色。
圖 2 葉映汝,〈地誌〉,《百科》,2018,壓克力、色鉛筆、金屬,80x50cm

〈博物誌〉(圖)這件作品的內容是各式種子、植物、莖葉以及枝芽等,題材是想將博物以圖錄排列介紹,我特別喜歡這種密集排列以及圖錄的視覺呈現方式,畫面看起來很豐富而且有趣,可以仔細的逐一觀看,並在每項物件之間做連線,這件作品是想呈現百科書內廣泛分布資訊的感覺。

圖 3 葉映汝,〈博物誌〉,《百科》,2018,壓克力、色鉛筆、金屬,80x50 cm

〈蟲誌〉(圖)這件作品的內容是植物的圖錄,內容是我想像位於不同生態之中的植物因應環境產生的變種,而想像繪製的,其中我特別喜歡負子蟲的部分,為了要保護蟲卵因此將其藏進肚子內,而蟲殼的顏色略為透明,因此可以清楚看見蟲卵於體內的狀態。總共有20種蟲子的種類,第五項在右側為巨大的蟻窩,而左下方的局部則為蟲子的海拔分布圖。


圖 4 葉映汝,〈蟲誌〉,《百科》,2018,壓克力、色鉛筆、金屬,80x50cm

〈生態圖〉(圖)這件作品的主題是雨林之中的局部生態,我想呈現出雨林局部之下的生態樣貌,像是菇類、昆蟲、植物等生長樣貌。這件作品的創作方法是個別繪製後剪下,並在上色後的背景拼貼組合而成,色調採用較為飽和的呈現方式,並且將視角的感受放低,想要有雨林寬闊、巨大的感覺,但又避免過多透視的視覺呈現,並保留百科中物種之間不會被彼此遮蔽影響的特色。


圖 5 葉映汝,〈生態圖〉,《百科》,2018,壓克力、色鉛筆、金屬,80x50 cm

〈人物結構〉(圖)這件作品的內容是將人體的各部分器官獨立繪製出來,像是醫學器官的展示海報呈現,但我再器官內部創作了寄生蟲的寄生畫面,根據每種不同器官的特性添加我認為適合的寄生蟲,像是眼球內水晶體的結構我便將粒型的蟲子堆疊,並呈現出略微透明的質感。肺片則是用蓮藕狀的挖洞型寄生蟲。


圖 6 葉映汝,〈人物結構〉,《百科》,2018,壓克力、色鉛筆、金屬,80x50 cm

〈百科:樣本〉(圖)這件作品的主題是一塊被切割的肉塊作為研究樣本的分析,將被切割的肉以皮質的分層、寄生的蟲類以及產卵型態等繪製出來,內容是模擬將肉塊不同分層的切割組織置於培養皿上,並取出細胞的組織透過放大鏡做觀察,色彩上我使用低彩度冷色調上色,構圖想要營造出玩具模型裡經常配置的模型組裝教學手冊,就好像樣本切割的說明書,教學著如何切割組織並取出細胞的過程,以及肉塊周圍的相關物件介紹說明的感覺。


圖 7 葉映汝,〈樣本〉,《百科》,2018,數位輸出、色鉛筆,80x50 cm

Other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