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對國小五年级學生創造力與空間能力影響之探討一以3D列印課程為例

Th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aker Education on the Creativity and Spatial Abilities of Fifth Grades – 3D Printing Courses

作者

系所: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

作者:施百珊 / 碩士生 / 109年度

指導教授:陳嘉成

中文摘要

創客近年來在國內快速傳播與開展,而臺灣教育也搭上這波熱潮,創客教育更在中小學階段大力推廣,而3D列印技術逐漸成熟,創客也突破了創意及想像的限制,帶來更多的發揮空間。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階段在各級學校被運用於創客教育中比例最多的3D列印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創造力與空間能力影響進行探討,探究3D列印工具教學是否對學生在空間能力、創造力上有所幫助。研究採用立意取樣之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以109年桃園市之國小五年級學生為對象,包含參與「桃園創客聯盟」伙伴的學校及未參與「桃園創客聯盟」之學校,共獲得326份有效問卷,以空間能力量表及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做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其結果摘要如下:

一、不同性別之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空間能力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之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創造力上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創客教育深化程度學校之國小五年級學生在空間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創客教育深化程度學校之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創造力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學校與相關政府單位、國小創客教育之研究者、教師與後續研究者參考。

Abstract

Maker Education is now all the rage as the global Maker Move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evalent. This trend is also present in Taiwan and Maker Education has been promoted to schools at all stages. 3D printing technology gradually matures, Makers have also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bringing more room for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how 3D printing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ieces of equipment that has been used in Maker Education in Taiwan) has influenced the creativity and spatial abilities of fifth grad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s. The study adop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purposive sampling, to investigate whether 3D printing education helped students with their creativity and spatial abilities. The research tools were ‘‘Spatial Ability Scale’’ and ‘‘Creativity Ability Scale’’.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in 109.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aired Sample t-test.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of fifth grad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in spatial ability.
2.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of fifth grad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in creativity ability.
3. The difference of maker education degree of fifth grad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in spatial ability.
4. The difference of maker education degree of fifth grad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in creativity ability.

Finally,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of the school, relevant government units, and elementary school maker education.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INSIDE(2019)。Maker Faire停止營運並解雇所有員工。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6579-maker-media-layoffs
INSIDE(2019)。Maker Faire 有望復活!母公司更名為「Make Community 」再出發。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6876-maker-faire-now-make-community
Maker Pro(2018)。【人物專訪】不務正業的創客精神—林允涵。取自:https://makerpro.cc/2018/12/noviceworkshops-maker-spirit/
三帝瑪有限公司(2019)。【3D列印材料】3D列印線材比較指南。取自:https://3dmart.com.tw/tutorials/3d-printing-different-kinds-filaments-guide
工業技術研究院新聞室(2017)。工研院發表大尺寸金屬3D列印,助台廠拚航太商機。取自: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01_content&SiteID=1&MmmID=1036276263153520257&MGID=744304106165057406
工業技術研究院新聞室(2020)。農業也可以很科技!工研院帶領南投偏鄉原民孩童用遊戲玩科技。取自: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01_content&SiteID=1&MmmID=1036276263153520257&MGID=109082113140055707
中央通訊社(2019)。以色列創首例,發表帶人體組織與血管3D列印心臟。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904150327.aspx
文高上(2011)。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之教育哲學主義探悉。鵝湖月刊,434,32-37。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毓婕(2015)。運用幾何軟體Cabri 3D與實體積木教具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空間旋轉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鈺晶(2018)。國小高年級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朱珮禎、曾淑惠(2018)。創客(Maker)教育實踐於十二年國教課程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3),160-163。
江文基(2019)。3D列印技術對國際貿易之影響。經濟前瞻,183,101-109。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9)。蘇揆:持續推動3D列印,發展我國產業創新及生態鏈。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bdba0bc9-e5cc-483f-8a5b-313842b94596
何友鋒、陸建浩、沈永堂(2006)。建築系高中職學生空間設計能力評量之研究。設計學報,11(2),83-99。
余民寧(2003)。多元智力理論教學評量的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10,57-67。
吳靜吉(2008)。創造力的評量-4P 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取自:http://class.pyps.ntpc.edu.tw/eweb/module/download/update/apple631013/file4809_6.pdf
吳懷宇(2014)。原來世界不是平的:3D列印+數位成像技術「凹凸」整個地球。臺北市:上奇時代。
宋明娟(2019)。杜威實驗學校的課程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集刊,65,1-41。
李東梅、張持重、張耀娟、張云峰(2010)。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設計圖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工程圖學學報,31(3),161-164。
李晟瑋、郭癸賓(2019)。自造教育與探索體育理念連結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3(3),135-144。
李曉雲(2018)。韓國自造者運動與政策。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1(8),88-95。
杜業榮(2018)。日本自造者政策-fab社會與地方創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1(8),81-87。
周雪君(2018)。DIY武器新時代降臨:美國3D列印槍枝合法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995
林世健(2013)。雲端印刷的創新應用-3D列印。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3,65-75。
林佳禾(2011)。3D模型教學對於兒童造形創作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坤誼(2017)。應用3D列印技術於STEM專題學習活動之分析。中等教育,68(2),83-88。
林怡湘(2004)。拼貼法之數位表現應用於兒童圖畫書創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偉文(2006)。學校創意守門人對創意教學及創造力培育態度與教師創意教學之關係。教育學刊,27,69-92。
花博天使生活館(2012)。 Maker faire: Taiwan 00(Preview)活動。取自: http://www.angellifepavilion.com.tw/02_WhatOn/events/2012/20120728-Maker%20Faire/20120728.html
邱誌勇(2016)。實體與虛擬的並置參與:當代自造者運動的社群集結與想像。考古人類學刊,1(85),83-107。
洪珮華(2019)。以社會設計思維建構國小創客教育(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洪珮華、馬睿平、林榮泰(2017)。學童手繪空間表現與三維設計能力之關係探究。 設計學報,22(3),45-68。
洪淑美(2003)。國小視覺藝術課程實施創造性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祈藹嵐、劉婉珍、菲爾塞、文德博(2003)。台加繪畫發展與審美評鑑跨文化研究。藝術教育研究,5,23-47。
科技部(2015)。3D列印新材料之創新製造技術。取自: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article_uid=63a1e492-144e-4012-b160-2ae287bd6b91
科技新報(2018)。3D列印打造仿生眼原型,未來有望協助盲人恢復視力。取自:https://technews.tw/2018/08/30/umn-researchers-used-3d-print-create-bionic-eye-prototype/
胡玉立(2019)。全球最大3D列印船 下水航行。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6812/4098597
徐庭蘭、郭靜緻(2007)。創造性藝術教學活動對幼兒園大班幼兒創造力表現影響。藝術學報,80,165-184。
桃園創客聯盟(2019)。桃園創客聯盟。取自:http://maker.csps.tyc.edu.tw/web/index.aspx
翁崇基、鐘世凱(2009)。電腦繪圖中3D建模技術之可塑性分類-以造形藝術中立體造形形式為例。藝術論文集刊,12,29-59。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 藝術領域。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2/pta_18533_2143291_60289.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 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18543_581357_62438.pdf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設計發展、地方創生。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4A000EF83D724A25
康鳳梅、簡慶郎、詹秉鈞(2003)。工程圖交線電腦化創意教材提昇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8(2),225-238。
張乃文(2018)。國小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行動研究:以環境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玉山(2010)。國小生活科技教學的理念。生活科技教育,43(5),1-8。
張玉山(2018)。STEAM Maker跨域整合,實踐12年國教。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2),1-5。
張玉山、蕭佩如(2011)。凱欣斯泰納思想在國小生活科技教學應用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月刊,338,2-15。
張娟華(2018)。亞太自造者案例研究:以新加坡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1(8),96-105。
張舜芬(2015)。迎接自造者時代──台灣創客空間建置現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張雅惠(2017)。3D 列印在高屏地區之藝術教育推廣現況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曹雅玲、陳穎瑤、曾怡嘉(2008)。國小學童的空間能力之相關研究。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5,18-40。
許少榛(2019)。有口福了!以國公司妙用3D列印,首塊「太空人造肉」亮相。取自: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16399
許立涵、佟心平、林思穎、林奇秀(2017)。3D列印的發展與應用。圖資與檔案學刊,90,32-51。
許純純(2009)。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連育德(譯)(2013)。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臺北市:天下文化。(Chris Anderson,2012)
郭少豪、呂振(2015)。啟迪3D列印-未來新浪潮。臺北市:佳魁資訊。
陳文義(2017)。這個也能「印」!全球首座3D列印橋樑在西班牙啟用。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11839
陳怡君(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空間感特徵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昱安、章以慶(2018)。數位製造在服裝設計之可能性:以簡約風格操作3D列印設計為例。實踐設計學報,12,128-161。
陳偉民(2010)。不同空間能力學生使用3D繪圖軟體對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敏、李文淵、楊育修、黃幼萱、吳志富(2016)。自造者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國際案例與我國經驗之分析。教育脈動,6(6),21-39。
陳瓊花(2013)。創造力的載體:從「創意表現」探討創造力具體化的圖像類型、表現策略及其意涵。資優教育論壇,11,42-71。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9)。創客基地。取自:https://www.wda.gov.tw/cp.aspx?n=575F716EF3A537C0
彭增淇(2017)。運用多評準決策模式評估教師參與自造者教育關鍵因子之研究-以新北市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智慧機器人網(2017)。自己的棺材自己印!澳洲死亡醫生用3D列印打造全球首座安樂死機器,按下去就上天堂。取自: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7607
游志弘、林育慈、陳湘庭、吳正己(2019)。應用三維列印於STEAM課程對創造力的影響。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1(4),1-24。
游傑安(2017)。提升國小視覺藝術美感教育成效之行動研究—以智慧創客教育KTAV學習食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温富榮、施淑棉(2018)。南投縣Maker教育的實踐與探究~以國小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2),57-60。
童怡璇(2018)。自造者運動在台灣。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1(8),106-113。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新北創客教育E起來Maker。取自:https://wedid.ntpc.gov.tw/career/detail/7VKgmONOZnxA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8)。自造力大爆發:Σ30=創客∞。臺北市:親子天下。
楊孟山、林宜玄(2018)Maker教育理論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2),29-38。
楊謦鮫(2015)。3D繪圖教學對學生空間能力與表徵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忠福(2018)。從創客運動看創客經濟的發展與未來。取自:https://www.innosociety.org/m/405-1649-55169,c13682.php
臺北創客嘉年華(2020)。About Maker Faire。取自:https://taipei.makerfaire.com/%e9%97%9c%e6%96%bc/about
臺灣自造者(2020)。vMaker台灣自造者。取自:https://vmaker.tw/
趙梅華(2002)。電腦冒險遊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與成就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劉心武(2013)。空間感。中國桂林市:漓江出版社。
劉明洲(2016)。創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應該被關注的配套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58-159。
劉明洲(2017)。創客教育、運算思維、程式設計~幾個從「想」到「做」的課程與教學設計觀念。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138-140。
數位時代(2020)。曾被批噱頭一場的3D列印要翻身了?看各家企業怎麼靠它解決疫情危機。取自: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7069/coronavirus-3d-printing-hp-isinnova-carbon
歐瑞蘭(2010)。國小六年級學童空間能力與問題表徵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潘文福、謝金威(2018)。體感創客在跨領域教學中的創作表現與其創作過程所扮演的合作角色評估。科學教育學刊,26(S),377-398。
鄭國明、王仁俊(2017)。國中小學自造教育發展與現況。中等教育,68(2),116-126。
鄭鴻旗(2015)。回頭看Maker運動開始到現在。新社會政策,5(41),22-26。
穆佩芬、尹亭雲、張家慧(2014)。兒童繪畫發展與臨床應用。榮總護理,31(4),414-425。
薛瑞君(2017)。創客教育 開啟臺灣自造者時代。師友月刊,598,49-53。
謝文祥(2016)。整合終身學習資源,建構新北創客教育。新北教育季刊,18,35-39。
謝玉鈴(2016)。新技術、新思維、新趨勢:3D列印技術於博物館領域之應用。科技博物,20(2),47-69。
謝依珊(2016)。打造未來成功關鍵-創客教育。師友月刊,592,93-97。

貳、外文文獻

Case, R., Tu, M., & Berg, R. (1992). A cross national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skill in perspective drawing. Unpublished Manuscript.
Gardner, H., & Winner, E. (1982). First intimations of artistry. in S. Strauss (Ed.). U-Shaped Development , 147-16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Gardner, H. (1990). Art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Getty Publications.
Harvey, C. B., Manshu, Z., Biao, K. C., & Jue, Z. F. (1986). Spatial conceptions in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47(4), 457-464.
Hofmann, R. J., & Trepanier, M. L. (1982). A cross-cultural influence on some basic graphic representations of young Chinese and American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41(2), 167-175.
Jenkins, H. (2009).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 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MIT Press.
Kaiser, G., & Sriraman, B. (2006). A global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modelling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Zdm, 38(3), 302-310.
Linn, M. C., & Anne C. (1985). Emergenc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x differences in spatial ability : A meta-analysis. Child Development, 56, 1479-1498.
Lohman, D. F. (1979). Spatial ability: A review and re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al litera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Aptitude Research project, School of Education.
Lowenfeld, V., & Brittain, W. L.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New York: Macmillan.
One Maker Group. (2020). One Maker group Abou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kerspace.sg/about
One Maker Group. (2020). Our sto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nemakergroup.com/team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7).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New York, Nort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hodes, M. (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The Phi Delta Kappan, 42(7), 305-310.
Yoerg, K. (2002). Painting patterns with pixels. Arts & Activities, 131(4), 50-51.
社会基盤設計関検討会. (2015). 社会基盤設計関検討会報告書 社会推進戦略 ~Digital society 3.0~.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oumu.go.jp/main_content/00036119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