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劇《燃燒的楓樹》:廣播劇與電子書創作

Fantasy Drama "Burning Maple": the Creations of Radio Drama and E-book

作者

系所:廣播電視學系

作者:謝祥釋 / 碩士生 / 109年度

指導教授:連淑錦

中文摘要

聲音影響著人類的各個層面,包括生理、心理、歷史、文化,以及藝術。再者聲音的相關創作有許多形式,除了純粹的聲音之外,還可以將聲音轉換成圖像,或者將兩者融合成音像合一的作品,皆可引導視聽眾產生不同層次的想像。
本創作將以同一故事《燃燒的楓樹》為基底,分別用廣播劇與有聲電子書兩種方式呈現。創作步驟有三:一,文獻及作品回顧,研究廣播劇、有聲/電子書的發展與應用,以及參考兩者的相關作品;二、廣播劇創作,以聲音戲劇的創作理論撰寫劇本與製作;三、有聲電子書創作,以圖像敘事的邏輯進行改編與製作,並增加與作品的互動性。
正因廣播劇與有聲電子書的故事無法直接移植,所以經由改編過後,能夠讓兩項作品達到相互呼應的效果。除了充實及擴大敘事本身的世界觀之外,也可以讓視聽眾獲得不同的體驗及想像。

Abstract

Sound affects lots of aspects of human beings, including physiology, psychology, history, culture, and art. Furthermore,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sound creation. In addition to sound only, sound can also be converted into images, or the two can be merged into a work that combines audio and images, which can lead the audience to obtain different imagination.
The creation of will be based on the same story "Burning Maple ", which will be presented in two ways, radio drama and audio e-book. There are three creative phases: First, reviewing of literature and works,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dio dramas and audio/e-books, and refer related works of both. Second, creating radio drama, write scripts and product based on the creation theory of audio dramas. And finally, creating audio e-book, rearrange and produce with the logic of visual narrative, and increase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work.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narrative of radio drama cannot be directly transplanted to audio e-book, so after the adaptation, the two works can be adapted to each other. That not only enriches and expands the worldview of the narrative, but also allows the audience to have a different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ACNielsen(2015年06月03日)。誰在聽廣播?用什麼設備聽廣播?。動腦Brain。取自https://www.brain.com.tw/news/articlecontent?ID=21866#CNmX7C4Z
circlezine-JC(2016年5月12日)。書和閱讀的再創作──新一代電子書設計。FLiPER生活藝文誌。取自https://flipermag.com/2016/05/12/enhanced-ebook/
中央廣播電臺(2005)。RTI劇場-城南舊事。取自https://www.rti.org.tw/radio/novelView/id/24
方深(2013)。臺灣數位出版產業與版權保護研究。新北:致知學術。
王雪梅(2003)。中國廣播文藝廣播劇研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8)。2018年台灣媒體白皮書。取自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8媒體白皮書/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19)。2019年台灣媒體白皮書。取自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19媒體白皮書/
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2020)。2020年台灣媒體白皮書。取自https://maataipei.org/download/2020媒體白皮書/
申丹(2014)。敘事學理論探賾。臺北:威秀資訊。
吳煒聲(譯)(2019)。書的大歷史。(原作者:Keith Houston)。臺北:麥田出版。(原著出版年:2016)
李志銘(2013)。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臺北:聯經。
李明穎、施盈廷、楊秀娟(譯)(2005)。大眾傳播史:從古騰堡到網際網路的時代(原作者:Asa Briggs, Peter Burke)。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沈中元(2016)。藝術與法律。臺北:五南圖書。
林其蔚(2012)。超越聲音藝術:前衛主義、聲音機器、聽覺現代性。臺北:藝術家。
夏彤(譯)(2017)。電影即剪接:拍電影的教科書!剪接教父告訴你:電影敘事、影像後製、音效設計的金獎級秘密(原作者:Michael Ondaatje)。臺北:大雁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翁振盛、葉偉忠(2010)。敘事學・風格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高千涵(2019年6月)。廣播聽眾數位行為—媒體使用行為觀察。The Nielsen Company;尼爾森媒體研究新知。
高明秀(編)(2018)。2018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電影、電視及廣播產業。臺北: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國家圖書館(2017)。106年臺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取自https://nclfile.ncl.edu.tw/files/201802/dc05286f-8d33-40b2-9a0d-ea62024f415c.pdf
國家圖書館(2018)。107年臺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取自https://nclfile.ncl.edu.tw/files/201901/ec7c233b-3c31-4b15-887d-36709a0ef75e.pdf
國家圖書館(2019)。108年臺灣圖書出版現況及其趨勢分析。取自https://nclfile.ncl.edu.tw/files/202003/3b3aff87-782e-4ffb-a0a8-026684c27232.pdf
康美鳳(2001)。人聲的奧妙─如何擁有美妙健康的嗓音。臺北:世界文物。
張晴雯(譯)(2005)。圖想小說的編寫與繪製-連環圖畫創意製作新知(原作者:Mike Chinn)。新北:視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4)
張毓如(2018)。〈聽覺寫實:台灣廣播小說敘事美學初探〉,《台灣文學學報》,32:85-116。
張靚蓓(2009)。聲色盒子。臺北:大塊文化。
陳如貞(2010)。〈臺灣有聲書市場概況與未來發展策略初探〉,《中華印刷科技年報》,503-519。
陳明珠(2004)。〈論台灣影音(音像)科系的聲音教育問題〉,《廣播與電視》,22:79-94。
彭宇薰(2011)藝術跨界詮釋:德布西的印象、象徵與後印象。桃園:原笙國際。
游士昕(2016)。催生音樂-混音工程與製作。新北:全華圖書。
程蘊嘉(2009)。〈數位閱讀在臺灣─臺灣學術電子書發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4:33-38。
華威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16)。2016年廣播電臺收聽行為調查研究研究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 NCCT105008),未出版。
華威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2019)。2019年廣播發展趨勢與收聽行為調查研究報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編號: PG10804-0067),未出版。
馮品佳(編)(2016)。圖像敘事研究文集。臺北:書林出版。
黃裕元(2015)。〈臺灣聲音戲劇的本土扎根〉,《臺灣學通訊》,86:20-21。
黃碧君(譯)(2014)。ZERRO零—世界記號大全(原作者:松田正行)。臺北:漫遊者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2010)。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原作者:Perry Nodelman)。臺東: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原著出版年:1988)
雷叔雲(2018)。〈此時有聲勝無聲:美國的有聲書走勢〉,《臺灣出版與閱讀》,3:144-149。
劉森堯(譯)(1996)。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原作者:Christian Metz)。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1)
潘致蕙(譯)(2020)。音效聖經:徹底解說影視巨作驚心動魄情緒奔流的聲音特效技法(原作者:Ric Viers)。臺北:易博士出版。(原著出版年:2008)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臺北:三民。
賴玉釵(2016)。〈繪本跨媒介轉述為互動電子繪本之敘事策略初探:以經典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改編「波隆那國際大獎」電子書為例〉,《藝術學報》,99:109-135。
鍾思明(2010)。聲音設計與錄音工程:影音整合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圖書。
魏淑貞、賴嘉綾(企劃)(2015)。大人也喜歡的繪本。臺北:玉山社出版。

原文資料
中川忠彥。〈書方〉。內村直也・本朝一編。《現代演劇 .芸能》。東京:三笠書房,1967年。
斎藤寬。《心動音心理学 行動支配音楽力》。東京:株式会社,2011年。
Bill Moggridge (2010). Designing Media. The MIT Press.
David Sonnenschein (2001). Sound Design: The Expressive Power of Music, Voice, and Sound Effects in Cinema. San Francisco, US: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Don Bacigalupi (1994). Synesthesia: Sound and Vision in Contemporary Art. Texas, US: San Antonio Museum of Art.
Joseph Fink, Jeffrey Cranor (Producer). (2012- ). Welcome to Night Vale [Radio podca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welcometonightvale.com
Julian Treasure (16th Oct 2009). The 4 ways sound affects us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TEDGlobal 2009, Oxford, UK. https://www.ted.com/talks/julian_treasure_the_4_ways_sound_affects_us
Michael Haverkamp (2013). Synesthesia Design: Handbook for a Multi-sensory Approach. Basel, Switzerland: Birkhauser Architecture.
Rajendra Kumbhar (2018). Trends in E-book Research. DESIDOC Journa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38(3), 162-169. dio: 10.14429/djlit.38.3.12382
Richard Gray (29th May 2017). Microsoft has built a chamber so quiet, you can hear the grind of your bones – and it’s helping to fine-tune the next-generation of electronic goods. BBC FUTURE.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70526-inside-the-quietest-place-on-earth
Sarah Koenig (Producer). (2014-2017). Serial [Radio podcast]. Retrieved from https://serialpodcast.org/seaso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