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藝術大學師資生「學系認同/師培認同」之分析與資料探勘、縱貫研究兼論興趣發展擴建模式之跨校檢驗
中文摘要
以《To be, or not to be》為題,主要目的是為了彰顯藝術大學師資生想成為教師 ,比一般大學生有更多的煎熬。藝術大學學生在進入學前多有超過10年的專業訓 練,但他們的強勢智慧多不在紙筆測驗;過去教育研究院所公布的教檢通過率,藝 術與體育大學都是最低的,這對師培生與師培機構都是很大的壓力,而新制實習制 度師資生將採用「先教檢、再實習」,可是藝術大學在畢業前一年是畢業創作與公 演的階段,大量的體力負荷、修課與報告,對原本就不善於考試的他們,更加重了 心理的耗竭。本計畫以陳嘉成等人(2019)為基礎,為期三年規劃三個研究軸線 。首先是擴建與驗證Lent等人(2013)的興趣模式和表現模式,並以跨樣本比較 藝術大學、體育大學和綜合大學三類師資生的興趣發展歷程差異;其次,以資料探 勘技術進行臺藝大師培中心的生源分析、在學評估與教檢表現,做為未來師培招生 與課程規劃的客觀證據;第三個軸線是以潛在成長模式與縱貫研究中的世代序列設 計(cohort design),分析師資生的「學系認同/師培認同」與耗竭和其他社會認 知變項,在隨著時間改變上的軌跡,與確認興趣發展模式的因果關係。各師資培育 機構近幾年在少子化衝擊下,經營得相當辛苦,加上大學生在生涯發展面臨本系專 業/師培專業的認同拉扯。教育是希望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本研究試圖建 構未來藝術教育師資生的生涯藍圖,中期希望能與性質相近的體育大學師資培育對 話,長遠的目標是希望能建立師資生的生涯規劃理論,提供國內師資培育政策的參考。